对峰均比的一些理解
对峰均比的一些理解 峰均比,或称峰值因数(crest factor),简称PAR(peak-to-average ratio),或叫峰均功率比(简称PARR,peak-to-average power ratio)。 先说定义:峰均比是一种对波形的测量参数,等于波形的振幅除以有效值(RMS)所得到的一个比值。
对峰均比的一些理解
峰均比,或称峰值因数
(crest factor)
,
简称
PAR
(
peak-to-average
ratio
)
,或叫峰均功率比
(
简称
PARR,peak-to-average power ratio)
。
先说定义:峰均比是一种对波形的测量参数
,
等于波形的振幅除以有效值
(RMS)
所得到的一个比值。
C=
rms
peak
x
x
|
|
对这个定义还有一种理解:峰值的功率和平均功率之比。
这里先了解峰值功率:很多信号从时域观测并不是恒定的包络,而是如下面
图所示:
峰值功率既是只以某种概率出现的肩峰的瞬时功率。通常概率取为
0.01%
。
平均功率是系统输出的实际功率。
在某个概率下峰值功率跟平均功率的比就称为某个概率下的峰均比,比如
PAR=9.1@0.1%,
各种概率的峰均比就形成了
CCDF
曲线(互补累积分布函数)
。
在概率为
0.01%
处的
PAR,
一般称为
CREST
因子。
我的认识,峰均比的应用有两种:
1
、
在射频中用来评价器件非理想线性带来的影响。
2
、
在调整方式上的不同,这里基本的先了解单载波和多载波。
(
1
)峰均比可以用来评价器件
(
基带
DAC
和
RF
的
HPA)
非理想线性带来的影
响,
所以在实际中峰均比越大的信号,
在应用相同非线性器件时需要引入越大的
功率回退。
但在实际中信号中可能有很多小于峰值的次峰,
峰均比不能表示出来,
但是略小于峰值的次峰,那么非线性对信号的畸变影响并不大。当然,
PAPR
只
是一个简单的指标,
并不能完全确定信号受非线性的影响。
逻辑上用幅度的概率
分布应该会更精确一些,但是实际应用会很麻烦。
(
2
)对于单载波和多载波的峰均比是有些不同的:
正弦波
(单载波)
有峰均比一说。
这个比值是峰值功率跟均值功率的一个比,
是时间域测量结果。既然是时域的结果,就一定要附上采样时间。比如正弦波,
你关心它的一个周期内的特性,
在一个周期采很多点,
那得到数据就会有峰均比。
如果关心几个周期,
每个周期只有一个点,
那么结果就是没有峰均比。
平时在通
信里面的峰均比都是取宽带信号,
也就是关心多个周期的数据。
那么在多个正弦
波(多载波)时候,由于相位影响,周期与周期间功率是不一样的,也就会出现
峰均比。一般不太关心一个周期内的信号功率变化。
对于
IQ
调制信号,我们通常测一个或几个
slot
的能量,多个
chip
的数据,
也是时域测量。这是在一定采样时间上面得到的,不太关心,某个
chip
的电压
变化。
这是一些其他的理解:
信号峰均比是时域测量的结果
,
在一个宽带信号里存在多个周期的时域信号
,
那么不论是恒包络信号还是非恒包络信号
,
在一个甚至多少周期之内由于相位变
化而引起功率输出变化
.
根据各种调制信号的特征其输出峰值功率跟均值功率的
比值也不一样
.
但是对于一个宽带信号而言
,
其某一时域内的整个频带的输出功率还是存在
差异的
,
而一般需要统计
PAR
指标的系统均为多载波信号
:
例如
OFDM
信号
,
在子载波数目很多的情况下
,PAR
能高达十几个
DB
;
对多载波
的
WCDMA
系统,在其高线性要求时也会有高
PAR
指标。
其特性主要是对整个系统线性度的考量。
如恒包络调制,峰均比为
0dB.
单载与多载的峰均比。前者是与调制方式有关,也与数据源有关,强调的是
调制方式本身。面后者主要是载波数量有关,强调的是多载之间的相位关系。
还有,不能混淆多载与宽带之间的关系。
宽带不一定多载,如
WCDMA
,单载就
3.84MHz
,而
OFDM
中单载
15KHz,
因此
WCDMA
单载带宽相当于
OFDM
多载的带宽。
外加书上的理解:
小结:由于
OFDM
发射端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
,
高的峰均功率比会导致信号的
频谱扩展
,
同时降低了放大器的工作效率。
更多推荐
1.2w
2
0
- 0
扫一扫分享内容
分享
顶部
所有评论(0)